|
干越亭 / 作者:羅隱 |
楚水蕭蕭多病身,強憑危檻送殘春。
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與秦。
岸下藤蘿陰作怪,橋邊蛟蜃夜欺人。
琵琶洲遠江村闊,回首征途淚滿巾。
|
|
干越亭解釋: 《干越亭》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該詩描繪了作者在干越亭這個地方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慨。
詩中描述了楚水(pinyin:chǔshuǐ)的凄涼,作者自己身患重病,站在危險的欄桿前送行殘春(pinyin:cánchūn)。高城擁有陵兼谷,流水不知道楚越兩地戰爭。岸邊的藤蘿遮住了陽光,橋邊的蛟蜃(pinyin:jiāoshèn)在夜晚欺騙人們。琵琶洲的江村在遠處寬廣,回首看征途上自己的淚水洗滿了巾帕。
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楚水滔滔,哀鴻遙怨重病身,我倚在危欄上送別殘春。高城中不止陵墓還有山谷,在此流動的水卻不知道楚國和越國的戰亂。
岸邊的藤蘿若擾人心,橋邊的蛟蜃依舊在夜晚偽裝。琵琶洲上的江村遙遠而廣袤,回頭望征途上,我的淚水早已浸滿了巾帕。
詩意:
《干越亭》以柔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羅隱對楚水和自身命運的感慨。楚水對應著詩人自己的病身,殘春象征著有限的生命。詩人通過描繪高城、流水和自然景觀的同時,也折射出自身的心境和對命運的擔心和追思。整首詩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憂愁和對逝去的時光的懷念。
賞析:
《干越亭》用簡練而意味深長的詞匯,描述了楚水的深邃和悲涼,同時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壓抑和憂愁。高城和流水的描繪在對比中凸顯了“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與秦”這一句詩,反映了詩人對國家戰爭的思考和關切。詩中的藤蘿和蛟蜃的形象描寫,使得整首詩增添了一層神秘和幻化的意境。最后的“回首征途淚滿巾”有著強烈的個人命運感,給人以深入心底的觸動。
總體來說,《干越亭》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楚水的凄涼和詩人內心的憂傷。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敘述,表達了對流逝時光和命運的思考和吟詠。這首詩體現了唐代詩人的典型特色,即以自然景色表達情感,并借此反映人生哲理和社會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