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禪月大師見贈 / 作者:羅隱 |
高僧惠我七言詩,頓豁塵心展白眉。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圓時。
應觀法界蓮千葉,肯折人間桂一支。
漂蕩秦吳十馀載,因循猶恨識師遲。
|
|
和禪月大師見贈解釋: 和禪月大師見贈
高僧賜我一首七言絕句,
頓時心靈舒暢,展開白色的眉毛。
如山谷中盛開的花,美麗的日子,
如清澈的湖底,月亮圓圓的時刻。
應該看到法界中的千葉蓮花,
也應該愿意割一枝人間的桂花。
我漂泊在秦國和吳國十多年,
一直追隨著佛法,可惜認識這位師父晚了。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寫給禪月大師的一首贊頌之作。羅隱以一張禪月大師的詩作為回贈,表達出對大師慈悲教導的感激之情。詩中通過描繪大師才情出眾和高尚的人格品質,表達了對佛法的崇敬和對禪月大師的敬仰之情。
在詩中,禪月大師用一首七言絕句“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圓時”贈給羅隱。羅隱感受到了這首詩的美妙和神奇,他感嘆禪月大師才情出眾,高尚如花,清澈如湖。禪月大師的詩作讓羅隱豁然開朗,心靈得到凈化和解放。
接著,羅隱表達了對禪月大師的感激。他希望自己能夠觀察到法界中無盡的蓮花,理解佛法的奧義;并且愿意將一支桂花獻給人世間,以表達對佛法的贊頌。這是對禪月大師及其教誨的一種回報和感恩。
最后,羅隱回顧了自己漂泊流離的經歷。他在秦國和吳國漂泊了十多年,一直執著于佛法,但卻一直遲遲沒有機緣遇到禪月大師,深感自己認識師父的時機來得太晚,對此深感遺憾和惋惜。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禪月大師教誨之恩的感激之情。通過以善美的形象描繪禪月大師,強調了佛教教義的陶冶人心和啟發人靈感的力量。羅隱同時也表達了對禪月大師的敬仰和心靈上的依托,展示了對佛法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禪月大師的崇拜和贊美,以及對佛法的敬仰和祈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