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歸別常修 / 作者:羅隱 |
六載辛勤九陌中,卻尋歸路五湖東。
名慚桂苑一枝綠,鲙憶松江兩箸紅。
浮世到頭須適性,男兒何必盡成功。
唯慚鮑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風。
|
|
東歸別常修解釋: 《東歸別常修》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辛勤六載在茫茫陌路上,
卻要尋找歸宿五湖的東方。
慚愧自己的名聲不如桂苑的一枝綠,
心中卻憶起松江的紅箸。
人生到底應該適合自己的性情,
男兒為什么一定要追求功名成功。
我唯一自愧不如鮑叔深知我,
等待著有一天能像他一樣乘風破浪。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反思和對人生的看法。詩人辛勤努力了六年,在路途的輾轉中尋找歸宿,但始終未能找到歸途。詩中提到了桂苑和松江,意味著詩人心中對成功和名聲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詩人也認識到了追求功名成功并不一定能帶來幸福和滿足,唯有適應自己的性情才能找到真正的歸宿。詩末提到了鮑叔,他是指鮑照,是個敢于追求自己理想的風云人物,詩人稱自己愧于不如鮑叔,但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像他一樣勇往直前。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成功的態度。詩人通過描寫自己辛勤努力但迷茫的經歷,表達了對功名的追求和對名利的憂慮。然而,詩人也意識到了一味追求成功可能會讓自己迷失,而真正的歸宿應該是適應自己的性情,追求內心的真實和滿足。詩人通過引用鮑叔的名字,表達了對鮑照的仰慕和對他的行事風格的向往。整首詩流露出詩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自省和對人生的領悟,具有一種深刻的哲理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