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意代友人投所知 / 作者:貫休 |
青松雖有花,有花不如無。
貧井泉雖清,且無金轆轤。
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古銅鏡。
掛之玉堂上,如對軒轅圣。
天龍睡坤腹,土蝕金鬣綠。
因知燕趙佳人顏似玉,不得此鏡終不(缺一字)。
|
|
古意代友人投所知解釋: 古意代友人投所知
青松雖有花,有花不如無。
貧井泉雖清,且無金轆轤。
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古銅鏡。
掛之玉堂上,如對軒轅圣。
天龍睡坤腹,土蝕金鬣綠。
因知燕趙佳人顏似玉,不得此鏡終不(缺一字)。
中文譯文:
遠(yuǎn)方的友人給我寄了一面古銅鏡。掛在我家的玉堂上,仿佛面對著傳說中的古代帝王軒轅的圣容。銅鏡被天空中的云龍看著,地下的泥土也將它侵蝕得綠了金鬣。因為知道燕趙地區(qū)的美女容貌如同玉一般,所以我不能沒有這個鏡子(缺一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述一面古銅鏡為主線,通過幾處意象的巧妙運(yùn)用,展現(xiàn)了友情和美的追求。作者善于運(yùn)用平淡的語言表達(dá)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詩中的青松有花無花的對比,以及貧井清凈無金轆轤的對比,表達(dá)了對于簡樸、自然、無欲的向往,寄托了對純粹之美的追求。
古銅鏡是友人送來的禮物,被掛在玉堂上,與軒轅圣容相對,表現(xiàn)了珍貴之物的重要性和對于美的追求。同時,銅鏡又寓意著友誼的珍貴與持久。天龍看著鏡子,地下的泥土腐蝕了鏡子的金鬣,提示著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更替。
最后一句詩缺一字,這是古代文人常常使用的修辭手法,使得詩意留白,給讀者一種聯(lián)想的空間,也增添了一種神秘與懸念的氛圍。通過這首詩的描寫,展現(xiàn)了作者對于樸素之美和友情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世事變遷,美麗也會有逝去的時刻,帶給讀者一種沉思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