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上作三首 / 作者:貫休 |
山無綠兮水無清,風既毒兮沙亦腥。
胡兒走馬疾飛鳥,聯翩射落云中聲。
陣云忽向沙中起,探得胡兵過遼水。
堪嗟護塞征戍兒,未戰已疑身是鬼。
見說青冢穴,中有白野狐。
時時出沙磧,向東而號呼。
號呼復號呼,畫師圖得無。
|
|
邊上作三首解釋: 《邊上作三首》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邊塞地區的荒涼景象,以及胡人騎馬疾馳、箭射落云中的壯麗場景。詩意深刻,飽含憂國憂民之情懷。
詩詞中文譯文如下:山無綠色,水無清澈;風兇猛,沙土發腥臭。胡人騎馬疾如飛鳥,箭射得像落云中的聲音。戰云突然在沙漠中升起,洞察到胡人在過遼水。可憐護塞的戰士兒,未戰先疑身是鬼。聽說青冢的洞穴中,有一只白色的野狐。它時常出現在沙漠上,朝東方呼號。呼號又呼號,畫師不能畫出它的樣子。
詩中以樸實而凄涼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邊塞地區的荒涼和惡劣環境。作者通過描寫山無綠、水無清,風沙兇猛的景象,表現了這片邊塞土地的荒蠻之感。胡人騎馬疾如飛鳥,箭射落云中的場景,則展示了胡人的勇猛與戰斗力。而戰云突然升起,洞察到敵軍的情節,則增添了緊張和戰爭的氛圍。最后,作者提到了青冢洞穴中的白野狐,使整首詩詞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這首詩詞通過藝術的手法,娓娓道來邊塞之地的蒼涼景色,勾勒出塞外邊防戰士的艱辛和憂愁。表達了詩人對邊塞軍人的欽佩和同情之情,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民眾苦難的關注。整首詩詞者融入了戰爭、自然和宿命的主題,體現了唐代士人情懷的深沉與堅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