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過鄱陽湖 / 作者:貫休 |
百慮片帆下,風波極目看。
吳山兼鳥沒,楚色入衣寒。
過此愁人處,始知行路難。
夕陽沙島上,回首一長嘆。
|
|
春過鄱陽湖解釋: 《春過鄱陽湖》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該詩以春天過去的鄱陽湖為背景,表達了行路的艱難和愁苦之情。
詩中寫道:“百慮片帆下,風波極目看。”詩人在船上,目睹著湖上的波濤,心中卻有無盡的憂慮,他把船帆比作世事的煩憂,猶如片片思慮隨風飄散。
接下來的兩句“吳山兼鳥沒,楚色入衣寒。”描述了湖山的美景和湖水的寒冷。吳山是指湖中的小島吳山,這里多鳥類棲息,而楚色則是指湖水的顏色。詩人感嘆湖山的美麗和湖水的寒冷,將美景與憂愁交織在一起。
然后詩中寫道:“過此愁人處,始知行路難。”詩人在經歷愁苦之地后,才體會到行路艱難。這句話暗示詩中的湖景是詩人心靈的映射,行路難不僅僅指身體的旅途,更是一種內心情感的折磨。
最后兩句“夕陽沙島上,回首一長嘆。”寓意著詩人在夕陽下站在沙島上,回首過去的路程,感嘆行路的艱辛和痛苦。
這首詩通過描繪鄱陽湖的風景和詩人內心的矛盾、憂慮,傳達出了行路艱辛的主題。貫休以自然景色表達情感,以淺顯的語言描述人生的磨難,凸顯了行路難的心境和人生的無常。整首詩情緒明快,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