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馮使君渡水僧障子 / 作者:貫休 |
跣足拄巴藤,潺湲渡幾曾。
盡權無著印,不是等閑僧。
熊耳應初到,牛頭始去登。
畫來偏覺好,將寄柳吳興。
|
|
上馮使君渡水僧障子解釋: 上馮使君渡水僧障子
跣足拄巴藤,潺湲渡幾曾。
盡權無著印,不是等閑僧。
熊耳應初到,牛頭始去登。
畫來偏覺好,將寄柳吳興。
中文譯文:馮使君在水中過河的僧人擋石子屏。
分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馮使君渡水時遇到的僧人擋石子屏,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思考和感慨。
首句“跣足拄巴藤,潺湲渡幾曾。”描述了僧人赤腳拄著竹藤,時而潺潺流水聲渡河,表現出僧人行走自如,同時也暗示了僧人的修行境界。
接下來的兩句“盡權無著印,不是等閑僧。熊耳應初到,牛頭始去登。”表達了這位僧人并非凡俗之輩,他不曾留下痕跡,生活也與常人不同。熊耳和牛頭暗示了僧人的外貌特征,同時也象征他具備異于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最后兩句“畫來偏覺好,將寄柳吳興。”可以理解為作者真實描繪了這幅畫面,覺得十分美好,并將這幅畫寄給在柳吳興的友人。這里也有一種將美好事物傳遞給他人的意愿。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僧人擋石子屏的形象,傳遞了作者對修行者高尚品質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贊美。詩詞結構簡潔流暢,形象生動,給人一種清凈寧靜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