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高九經赴舉 / 作者:貫休 |
回也曾言志,明君則事之。
中興今若此,須去更何疑。
志列秋霜好,忠言劇諫奇。
陸機游洛日,文舉薦衡時。
虎跡商山雪,云痕岳廟碑。
夫君將潦倒,一說向深知。
|
|
送高九經赴舉解釋: 《送高九經赴舉》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回也曾言志,明君則事之。
中興今若此,須去更何疑。
志列秋霜好,忠言劇諫奇。
陸機游洛日,文舉薦衡時。
虎跡商山雪,云痕岳廟碑。
夫君將潦倒,一說向深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高九經去赴舉的場景。詩人回顧了高九經曾經表達過的志向,他堅信只有有明君才能實現自己的志向。現在正是國家興盛的時候,高九經有機會去為國家做更大的貢獻,他沒有理由猶豫不決。高九經一直以來都是言之鑿鑿,講求實際。他的忠言逆耳而城,他的劇烈諫言令人刮目相看。高九經的品德和才能讓人想起了陸機游洛的日子,也讓人想起了文舉薦衡的時代。高九經就像商山上的獵虎痕跡一樣,留下了他積極奮斗的痕跡,就像岳廟的碑文一樣,永遠留存。詩人認為高九經將會面臨困難和挫折,他對高九經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和關心。
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的形式展現了作者對高九經的贊美和關切之情。作者通過描寫高九經的志向和才能,強調了他對國家的忠誠和貢獻。詩中既有對高九經的取舍的勸告,又有對高九經將來可能面對的困境的預測。整首詩以平淡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高九經的深情厚意和對國家興盛的期許,展示了作者對忠誠和奉獻精神的崇尚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