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貞白重試東歸 / 作者:貫休 |
心苦酬心了,東歸謝所知。
可憐重試者,如折兩三枝。
雨毒逢花少,山多愛馬遲。
此行三可羨,正值倒戈時。
|
|
送王貞白重試東歸解釋: 送王貞白重試東歸
心苦酬心了,東歸謝所知。
可憐重試者,如折兩三枝。
雨毒逢花少,山多愛馬遲。
此行三可羨,正值倒戈時。
譯文:
心情困苦已得宣泄,東歸向你表示感謝。
可憐那重試的人,像折了兩三枝。
雨中毒害碰不到花兒,山中愛馬的人行動遲緩。
這趟旅程令人羨慕三點,正值國家兵戈交錯的時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貫休(828年-887年)寫給王貞白送行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王貞白的感謝之情,并以此抒發了自己的心境和對時局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心苦酬心了,東歸謝所知。”直接表達了詩人心境的苦悶和對王貞白的感激之情。詩人與王貞白有共同的理想和才情,他們之間的交往令詩人感到心情舒暢,此刻詩人準備東歸,以感謝王貞白對他的關心和幫助。
下面兩句“可憐重試者,如折兩三枝。”是對那些重試事業的人的同情和懷念。重試者指的是對理想堅持不懈的人,他們在事業的路上會遇到許多挫折和困難,就像風雨中的花朵被折斷,但他們仍然堅持著,雖然受傷但未放棄。
接下來兩句“雨毒逢花少,山多愛馬遲。”寫出了時代的艱難和不公,雨中的毒害讓花朵的生長受到影響,山中養馬者因為交戰和動蕩的局勢而行動受阻。這也可理解為對社會動蕩的揭示,正是這種不安的時局,讓那些重試者的事業和人生更加艱難。
最后兩句“此行三可羨,正值倒戈時。”在表達了詩人對王貞白的羨慕之情的同時,也投射出對時局的憂慮。這趟東歸的旅程,即將面臨國家兵戈交錯的時期,詩人對此表示了擔憂。
整首詩以感激的心情鋪陳了詩人對王貞白的送別,同時也通過對重試者、時局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人生與社會的思考和關注。詩人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抒發了自己的心情和對時局的憂慮,使詩歌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現實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