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相公見訪 / 作者:貫休 |
千騎擁朱輪,香塵豈是塵。
如何補袞服,來看衲衣人。
莊叟因先覺,空王有宿因。
對花無俗態,愛竹見天真。
欹枕松窗迥,題墻道意新。
戒師慚匪什,都講更勝詢。
桃熟多紅璺,茶香有碧筋。
高宗多不寐,終是夢中人。
|
|
劉相公見訪解釋: 劉相公見訪
千騎擁朱輪,香塵豈是塵。
如何補袞服,來看衲衣人。
莊叟因先覺,空王有宿因。
對花無俗態,愛竹見天真。
欹枕松窗迥,題墻道意新。
戒師慚匪什,都講更勝詢。
桃熟多紅璺,茶香有碧筋。
高宗多不寐,終是夢中人。
中文譯文:
劉相公前來拜訪
千騎擁著紅輪,身上的香塵豈是塵埃。
怎樣才能補得上官服,只有到我這看看修行的人。
莊重的老人因為開悟,空王有自身的因果。
對著花朵沒有世俗的表情,對竹子充滿純真。
倚在枕頭上,透過松窗看到的風景有所不同,在墻上題字表達新思想。
警醒的師傅也覺得自己不夠努力,都在講解中學習更多。
桃子成熟時多是紅色的紋路,茶香中有著翠綠的紋理。
高宗常常失眠,最后才明白這一切只是夢中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唐代賈島的詩風,以及其對佛教的熱愛和思考,描寫了劉相公前來訪問的情景,并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官服、花朵、竹子等不同事物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修行、教誨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詩中的“千騎擁朱輪,香塵豈是塵”表達了詩人對劉相公高貴身份以及身上有與眾不同的氣質的贊美。詩句“如何補袞服,來看衲衣人”中,詩人通過相對比較派頭的貴族官服和樸素的衲衣,表達了對修行者的關注和贊賞。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莊重的老人和對花和竹子這些自然事物的獨特眼光,以及詩人對于境界和修行的追求。
詩中的“欹枕松窗迥,題墻道意新”展示了詩人的修行境界,他通過觀察自然景物和思考人生,從中汲取道義的新意。詩末的幾句“戒師慚匪什,都講更勝詢。桃熟多紅璺,茶香有碧筋。高宗多不寐,終是夢中人”則通過對師傅的敬佩和對于桃子和茶香的描繪,最后揭示了高宗的失眠實際上是因為他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最終他終于明白這一切只是在夢中而已。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詞句展示了貫休對修行、人生和自然的獨特感悟,以及對真理和道義的曠達理解,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