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南岳隱士二首(一作贈隱者) / 作者:貫休 |
千峰映碧湘,真隱此中藏。
餅不煮石吃,眉應似發(fā)長。
風榸支酒甕,鶴虱落琴床。
雖斅忘機者,斯人尚未忘。
見說祝融峰,擎天勢似騰。
藏千尋瀑布,出十八高僧。
古路無人跡,新霞出石棱。
終期將爾叟,一一月中登。
|
|
懷南岳隱士二首(一作贈隱者)解釋: 懷南岳隱士二首(一作贈隱者)
千峰映碧湘,真隱此中藏。
餅不煮石吃,眉應似發(fā)長。
風榸支酒甕,鶴虱落琴床。
雖斅忘機者,斯人尚未忘。
見說祝融峰,擎天勢似騰。
藏千尋瀑布,出十八高僧。
古路無人跡,新霞出石棱。
終期將爾叟,一一月中登。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寫描繪了南岳山的風景,以及那些隱士們逐漸忘卻塵世,堅守修行的精神。
第一首詩寫的是詩人自己對南岳山隱士的向往與敬仰。詩人描述了南岳山的千峰碧湘的壯麗景色,以及真正的隱居者在這里隱匿身跡。他贊美隱士們能夠像石頭不吃面餅一樣,忘卻塵世的欲望,修行養(yǎng)性。他進一步將隱士與發(fā)長的眉毛作比,贊美他們深入內心的修行。
第二首詩寫的是南岳山上的祝融峰,以及隱藏其中的瀑布和十八高僧。詩人形容祝融峰猶如龍騰起舞,天高自在。他贊美瀑布的隱藏和高僧的修行。他再次呼喚那些正在修行的隱士們,希望能和他們一起登上南岳山。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對南岳山隱士的敬佩和向往,也表達了詩人厭倦塵世紛擾的心境。與此同時,他也向那些真正尚未忘卻忘卻修行的隱士致以敬意,并期盼與他們一同登上南岳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