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李道士 / 作者:貫休 |
常見高人說,猶來不偶然。
致身同槁木,話道出忘詮。
長嘯仙鐘外,眠楂海月邊。
倘修陰姹姹,一望寄余焉。
|
|
寄李道士解釋: 《寄李道士》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詩歌。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中文譯文:
常常聽到高人說,
不過是偶然來到。
我將我的身心獻給了冷僵的木頭,
在交談中表達了我的忘卻與領悟。
我長嘯于仙鐘之外,
在夢中與海邊的明月相依。
如果還有機會修行,
我將一眼望見并將此詩送給你。
詩意:
這首詩以寫信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李道士的敬佩之情。詩人表示自己的修行與忘卻,認為這并非偶然,而是經過深思熟慮選擇的結果。他將自己的身心都獻給了冷僵的木頭,表達了對禪定和無我境界的追求。詩人通過長嘯表達了對超越塵世的渴望,與海邊的明月相依,象征著他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與融合。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李道士的祝福,希望他也能有機會修行,并將這首詩傳遞給他。
賞析:
這首詩以李道士為寫信對象,表現出詩人對道家思想和修行生活的向往。通過與道士交流,詩人呈現出自己修行的心路歷程,并概括為“將身同槁木,話道出忘詮”。詩人以修行者的姿態側重于描述忘卻和領悟,傳遞了他對超越塵世的渴望和追求。同時,詩中的長嘯以及與海月相依的意象,突出了詩人對自然和宇宙的熱愛和敬畏之情。最后,詩人希望道士也能修行,并將這首詩傳達給他,表達了對道士的敬重和祝福之意。
整首詩句簡短而有力,用詞精準,流暢自然。通過與李道士的對話,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修行和超脫塵世的渴望,以及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愿望。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形式,展示了詩人對道家哲學思想以及內心修行的體驗和理解。這首詩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微妙的表達方式,展示了貫休獨特的詩歌風格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