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中逢乞食老僧 / 作者:貫休 |
赤棕櫚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遲遲。
時人只施盂中飯,心似白蓮那得知。
|
|
道中逢乞食老僧解釋: 道中逢乞食老僧
赤棕櫚笠眉毫垂,
拄楖栗杖行遲遲。
時人只施盂中飯,
心似白蓮那得知。
譯文:
在路上遇到行乞食的老僧
紅色棕櫚斗笠,眉毛垂下,
拄著栗木杖緩慢地前行。
時人只施舀在盂中的飯食,
心靈像純潔的白蓮花又有誰能領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行乞食的老僧,他穿著紅色的棕櫚斗笠,眉毛垂下來,拄著栗木杖緩慢地前行。時人只施舀在盂中的飯食給他,但他的心靈卻像純潔的白蓮花一樣,被世人所無法理解。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修行者的贊美和對世俗人們淺薄眼光的批評。行乞的僧人象征著一種超越物質欲望的精神追求,他們擁有純凈無欲的內心。然而,世俗人們只能理解行乞者的物質需求,卻無法理解他們的精神境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描繪了一個行乞食的老僧,從他紅色的棕櫚斗笠、垂下的眉毛、拄著栗木杖,到他緩慢地前行的姿態,都給人一種安靜、深沉的感覺。
詩中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行乞者與世俗人的不同。行乞者雖然只得到盂中的飯食,但他的心靈卻像白蓮花一樣純潔高尚。而世俗人們只看到了行乞者的物質需求,無法理解他們的精神追求。
這首詩對人們反思世俗眼光的狹隘和對精神追求的輕蔑起到了警示作用。它表達了作者對行乞者的敬仰,同時也對世俗人們的覺醒喊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