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寇游成福山院 / 作者:貫休 |
成福僧留不擬歸,獼猴菌嫩豆苗肌。
那堪蠶月偏多雨,況復衢城未解圍。
翠擁槿籬泉亂入,云開花島雉雙飛。
堪嗟大似悠悠者,只向詩中話息機。
|
|
避寇游成福山院解釋: 避寇游成福山院
成福僧留不擬歸
獼猴菌嫩豆苗肌
那堪蠶月偏多雨
況復衢城未解圍
翠擁槿籬泉亂入
云開花島雉雙飛
堪嗟大似悠悠者
只向詩中話息機
中文譯文:
逃離戰亂的旅途來到成福山的庭院,
成福的僧人決定不回去。
獼猴菌和嫩豆苗一樣緊致,
然而遺憾的是月亮下雨了。
再說了,這座城市還未解圍。
翠綠的槿籬掩映著噴泉的聲音,
云霧散開后見到開滿花朵的島嶼,有雉鳥雙飛。
唉,悠悠者也經歷了太多,
只能在詩中發泄內心的思緒。
詩意和賞析:
《避寇游成福山院》是唐代詩人貫休寫的一首詩,表達了避戰亂、追求寧靜以及詩人苦樂無常的情感。
詩中以“成福山院”為背景,描述了成福的僧人留下不愿回去的意愿,這是由于詩人追求寧靜與避世的心情所致。與此同時,詩人對于人生的反思與痛苦也在其中體現。他用“獼猴菌嫩豆苗肌”形容自己,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脆弱和敏感,以及對于外界逆境的無奈。詩中提到的“蠶月偏多雨”和“衢城未解圍”也是對于戰亂和困境的暗示,使得整首詩的氣氛凄涼悲壯。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絲希望和美好。詩中描繪的“翠擁槿籬泉亂入”和“云開花島雉雙飛”形象,呈現了一幅自然美景,給予讀者以心靈的安慰和撫慰。這同時也與詩人內心的痛苦形成了對比,更加突出了詩人渴望寧靜與和諧的心境。
最后兩句“堪嗟大似悠悠者,只向詩中話息機”用來表達詩人對于自己和整個世界的沉思和疑惑。詩人感嘆自己的命運如此無奈而悠長,唯有向詩歌中述說內心的思緒,以此來尋求一絲安慰和凈化。
總體來說,《避寇游成福山院》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深遠的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反思生活境遇,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詩歌更具有共鳴力和思考性,增強了讀者對于詩歌的感知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