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鄭閣赴閩辟 / 作者:貫休 |
便便書腹德無鄰,健筆從知又入閩。
鸚鵡才須歸紫禁,真珠履不稱清貧。
武夷山夾仙霞薄,螺女潭通海樹春。
從此應多好消息,莫忘江上一閑人。
|
|
送鄭閣赴閩辟解釋: 譯文:
送鄭閣赴閩辟
只是寫了德行無鄰的奏章,
健壯的筆跡即將進入福建。
才華橫溢的人應該歸來紫禁城,
奢華的珠履無法適合清貧之身。
武夷山山勢險峻著仙境般的霧薄,
螺女潭深邃通向海樹枝繁花盛的春季。
自今以后,應該傳來好消息,
別忘記江上的一個閑散之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貫休寫給鄭閣的送別詩。詩中表達了詩人對鄭閣前程的美好期望和祝福,同時也寄托了自己的心愿和情感。
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描繪了鄭閣出使福建的情景。首句“便便書腹德無鄰”,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鄭閣的行為正直,將德行寫在奏章上。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鄭閣離開紫禁城,返回福建的場景,暗示著他才華橫溢,應該歸于高官厚祿的地位。
詩人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鄭閣與清貧和奢華的珠履做了對比。詩人認為,鄭閣的才華不應該適合清貧之身,而是應該回到紫禁城享受奢華。
接著,詩人以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示了福建的美景。武夷山的峰巒險峻,仙霞薄,螺女潭深邃通海,樹春繁花盛開。這些景象既是對福建美麗自然環境的贊美,也暗示了福建的福祉和繁榮。
最后兩句“從此應多好消息,莫忘江上一閑人”,表達了詩人對鄭閣未來成功的期望,并寄托了自己的心愿。詩人希望鄭閣能夠在福建有所作為,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好消息,不被遺忘。這是一種對友誼和將來的期許和祝福。
整首詩寫意清新,情感真摯,用意深遠。通過描繪富有畫面感的景色和對比鮮明的人物形象,詩人展示了自己對友人的美好祝福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中既有對友情的贊美,也有對福建的美景和前程的向往,體現了散發著唐代風韻的詩人豪情壯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