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橘 / 作者:貫休 |
蟻踏金苞四五株,洞庭山上味何殊。
不緣松樹稱君子,肯便甘人喚木奴。
|
|
庭橘解釋: 《庭橘》是唐代貫休的一首詩詞。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螞蟻踏著金色的花瓣,有幾株庭院中的橘樹。
在洞庭湖山上品嘗,味道有何不同。
不是因為樹木的品質高貴才稱其為君子,
而是愿意甘心地被人叫做木奴。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庭院中橘樹的觀察和感受。他看到了螞蟻在金色花瓣上爬行,賦予了庭院中的橘樹生機。同時,他也在洞庭湖山中品嘗著橘子,思考著味道的差異。雖然橘樹沒有被稱為君子,但作者認為它們愿意成為人們喜愛的木奴,甘心接受這個稱呼。
這首詩詞意境寧靜而自然,描寫了一幅庭院中的橘樹景象。通過螞蟻和橘子味道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作者用樸素的language和質樸的形象,展現出他對平凡之美的贊美,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這首詩詞展示了唐代詩人貫休深厚的文學修養和對自然的獨到觀察,是一首優美而富有意義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