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干傳 / 作者:貫休 |
昏王亡國豈堪陳,只見明誠不見身。
想得先生也知自,欲將留與后來人。
|
|
比干傳解釋: 《比干傳》是唐代文學家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其內容表達了對昏王亡國的不滿與憂慮。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昏王亡國豈堪陳,
只見明誠不見身。
想得先生也知自,
欲將留與后來人。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昏王亡國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當前局勢的憂心忡忡。詩人感嘆昏王的昏庸無能,導致國家覆亡,國家的君主不見了,只留下了冰冷的殘骸,再也看不到國君的身影。詩人通過描繪昏王的不幸和個人的憂慮,展現了對國家興衰和政治動蕩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憂慮。通過對昏王亡國的描述,詩人將自身的憂慮融入其中,表現了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詩句中運用了"昏王亡國"和"明誠不見身"這樣的對比手法,使得詩句更加鮮明地表達了詩人對昏庸無能的君主和對國家的悲傷。詩人通過描繪這種政治動蕩的局面,以及自己對此的思考,展現了愛國之情和忠誠之心。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政治腐敗與國家衰敗的憂慮,呼吁后人將歷史教訓牢記,以避免再次重蹈覆轍。它通過描繪昏王亡國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和政治動蕩的思考與關注。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富有思辨性和啟迪性,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社會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