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成都玉局觀孫位畫龍 / 作者:貫休 |
我見蘇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龍。
老僧相傳道是僧繇手,尋常入海共龍斗。
又聞蜀國玉局觀有孫遇跡,蟠屈身長八十尺。
游人爭看不敢近,頭覷寒泉萬丈碧。
|
|
題成都玉局觀孫位畫龍解釋: 詩詞《題成都玉局觀孫位畫龍》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在蘇州昆山佛殿里見到金城柱上有兩條龍。
老僧傳說是僧繇的手筆,常常與海中龍斗。
又聽說蜀國的玉局觀中有孫遇畫的龍,盤曲蜿蜒長達八十尺。
游人爭相觀看,不敢靠近,只能仰望著萬丈碧泉。
詩詞的詩意是在描繪兩條龍的壯麗和神秘。作者在佛殿和玉局觀中看到了兩條龍的畫像,一條是僧繇所繪的金城柱上的龍,一條是孫遇在玉局觀中畫的龍。詩中通過描繪龍的形象和特點,展現了龍的威嚴和生動的形態。同時,描述了游人們對這兩條龍的興趣和敬畏之情,形成了一幅神秘與壯麗并存的畫面。
這首詩詞賞析了藝術之美和自然之美的結合。詩中提到的兩條龍畫像,一條是僧繇畫的,一條是孫遇畫的,展示了藝術家們對龍的創造和想象力。同時,通過與自然景色相結合,詩中出現了佛殿、海洋和玉局觀等元素,使詩中的龍有了一種超凡脫俗的形象。這首詩詞通過對龍的描繪,融合了藝術和自然的美感,展示出作者對美的敏感和欣賞之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