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情偈三首 / 作者:貫休 |
崆峒老人專一一,黃梅真叟卻無無。
獨坐松根石頭上,四溟無限月輪孤。
非色非空非不空,空中真色不玲瓏。
可憐盧大擔柴者,拾得驪珠橐籥中。
優(yōu)缽羅花萬劫春,頻犁田地絕纖塵。
道吾道者相招好,不是香林采葉人。
|
|
道情偈三首解釋: 《道情偈三首》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貫休。這首詩詞包含了多個意象和象征,并通過對比和對立的手法表達了貫休對道和世俗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貫休通過描述兩位老人來表達對世俗和道之間的對比。崆峒老人專一于道,而黃梅真叟卻無所執(zhí)著。后兩句則通過“獨坐松根石頭上,四溟無限月輪孤”的描寫,表達了崆峒老人對道的追求與世俗的隔絕。
接下來,貫休使用了一系列對立和矛盾的詞語,如“非色非空非不空,空中真色不玲瓏”,來體現(xiàn)道的本質和世俗的虛妄。他強調道非色、非空,但在真實的空中卻能找到真正的色彩。
最后一首詩則通過對比盧大擔柴者和拾得驪珠橐籥的描寫,表達了對修行的難度和修得智慧的可貴。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充滿了哲思和宗教意味。貫休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了他對于道和世俗的看法。詩意深遠,意境優(yōu)美,適合細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