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釵嘆 / 作者:張籍 |
古釵墮井無顏色,百尺泥中今復得。
鳳凰宛轉有古儀,欲為首飾不稱時。
女伴傳看不知主,羅袖拂拭生光輝。
蘭膏已盡股半折,雕文刻樣無年月。
雖離井底入匣中,不用還與墜時同。
|
|
古釵嘆解釋: 古釵嘆
古釵墮井無顏色,百尺泥中今復得。
鳳凰宛轉有古儀,欲為首飾不稱時。
女伴傳看不知主,羅袖拂拭生光輝。
蘭膏已盡股半折,雕文刻樣無年月。
雖離井底入匣中,不用還與墜時同。
譯文:
古釵墜入井中失去了顏色,現(xiàn)在卻在泥水深處重獲新生。
這古老的釵交織著鳳凰的設計,它想成為首飾卻與時不合。
女伴們傳來看卻不知道它的主人,真絲衣袖撫拭它煥發(fā)光輝。
蘭膏已經(jīng)用盡,花色半分割裂,雕刻的花紋沒有年月的烙印。
雖然離開了井底,進入了匣子,但它不再需要與當初墜入井中的時光相同。
詩意與賞析:
《古釵嘆》是唐代張籍的一首詩,通過描寫一枚古釵的墜落與重新得到,展現(xiàn)了歷史的滄桑和物品的折射作用。
詩中的古釵曾一度失去了顏色,沉入泥水之中。然而,現(xiàn)在它重新得到了新生,鳳凰紋飾展示了古老的儀式。然而,盡管它想成為首飾,卻已經(jīng)不再適合現(xiàn)在的時代。
詩中還提到了女伴們看到這枚古釵,卻不知道它的主人。這可能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更替。而真絲衣袖的撫拭則使得這枚釵煥發(fā)光輝,顯示了它的珍貴和獨特之處。
詩的最后,詩人提到了蘭膏已經(jīng)用盡,釵上的花色半分割裂,雕刻的花紋也不再留下時間的痕跡。這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物品的褪色,同時也暗示著時光無法倒轉,物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失。
整首詩以一個古釵的命運變遷來抒發(fā)對歷史的思考,展示了時間流轉的不可逆轉和物品的衰亡。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傳達了對時光流逝和歷史變遷的感慨,以及物品的短暫價值和無法逃離時間束縛的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