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山月 / 作者:張籍 |
秋月朗朗關山上,山中行人馬蹄響。
關山秋來雨雪多,行人見月唱邊歌。
海邊茫茫天氣白,胡兒夜度黃龍磧。
軍中探騎暮出城,伏兵暗處低旌戟。
溪水連天霜草平,野駝尋水磧中鳴。
隴頭風急雁不下,沙場苦戰多流星。
可憐萬國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
|
|
關山月解釋: 《關山月》是一首唐代詩歌,作者是張籍。這首詩以秋月朗朗關山為背景,描繪了邊塞上行人的情景,并表達了對戰爭的感慨。
詩歌的中文譯文如下:
秋月明亮照耀著關山上,山中行人的馬蹄聲響起。關山秋天來臨,雨雪頻繁,行人看見月亮唱起了邊塞歌曲。海邊茫茫一片,天空變得蒼白,胡人在夜里渡過黃龍磧。軍隊中的偵查騎兵在城外悄悄出動,伏兵隱藏在暗處,低著旌旗和戟。溪水連成一片,霜草平展。野駝在磧地中尋找水源,發出鳴叫聲。隴山的山頭風勢猛烈,雁兒無法降落。沙場上苦戰頻仍,多次看見流星劃過天空。可憐萬國邊塞的道路,每年都有許多秋草覆蓋著戰士的尸骨。
《關山月》通過描寫關山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上行人的景象,展示了北方邊塞地區的苦難和戰亂。詩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寫,如山、月、雨、雪,以及人物形象描寫,如行人、胡人、軍隊,使得整首詩充滿了生動感。同時,通過突出戰爭的殘酷和邊塞的艱苦環境,詩人表達了對戰爭的深切憂慮和對邊塞民眾的同情。詩中最后兩句“可憐萬國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道出了戰爭帶來的傷痛和邊塞地區永無寧靜的現實。
整個詩篇氣勢雄渾,語言簡練。通過對關山景象及邊塞戰爭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浩渺的北方邊塞,和壯麗而凄涼的戰亂景象。而詩人對戰爭的批判態度以及對民眾艱辛命運的關注,更使得這首詩具有深遠的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