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咸陽北寺樓(一作登感化寺樓) / 作者:張籍 |
高秋原上寺,下馬一登臨。
渭水西來直,秦山南向深。
舊宮人不住,荒碣路難尋。
日暮涼風起,蕭條多遠心。
|
|
登咸陽北寺樓(一作登感化寺樓)解釋: 登咸陽北寺樓
高秋原上寺,下馬一登臨。
渭水西來直,秦山南向深。
舊宮人不住,荒碣路難尋。
日暮涼風起,蕭條多遠心。
中文譯文:
登上咸陽北寺樓
在高秋季節,來到原野上的寺廟,下馬登上樓閣俯瞰遠景。
渭水從西邊流來,直直地朝東南方奔流,秦山向南延綿無盡。
過去的宮殿里的人們已經不再居住,荒碣和小路已經難以尋找。
夕陽西下,涼風吹起,寂寥孤寂的心靈更加遠離世俗紛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咸陽北寺樓的登高之景,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心中的憂愁和對逝去時光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寺廟位于高秋的原上,給人一種高遠的感覺。渭水從西邊流來,秦山向南延綿,展示了自然景觀的壯麗和廣袤。然而,舊宮殿里的人們已經不再居住,荒碣和小路也已經難以辨認,給人一種凄涼和蕭條的感覺。
整首詩以日暮涼風起為轉折點,通過描寫夕陽下的寂靜和涼風的吹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遠離世俗的愿望。
詩中的山水景觀和荒寺的形象,與詩人內心的憂傷和追求寂靜的心情相呼應,展現了唐代詩人對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使詩意更加豐富深沉。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具體景物的描寫,以及意象和象征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傷和追求寂靜的情感。同時,詩人對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悟也體現了唐代詩人的獨特的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