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居靜安坊,答元八郎中 / 作者:張籍 |
長安寺里多時住,雖守卑官不苦貧。
作活每常嫌費力,移居只是貴容身。
初開井淺偏宜樹,漸覺街閑省踏塵。
更喜往還相去近,門前減卻送書人。
|
|
移居靜安坊,答元八郎中解釋: 這首詩詞是唐代張籍所作,題為《移居靜安坊,答元八郎中》。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安寺里多時住,
雖守卑官不苦貧。
作活每常嫌費力,
移居只是貴容身。
初開井淺偏宜樹,
漸覺街閑省踏塵。
更喜往還相去近,
門前減卻送書人。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張籍在長安寺居住的一段時光,答復了友人元八郎中關于他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的問題。詩人表達了自己雖然身居低位卑官,但并不感到貧窮的困擾。他感嘆自己從事文學創作時常常覺得費力,而移居則是為了保持自身的尊嚴和體面。詩人提到自己在新居的院子里種了樹,雖然井水淺,但正好適合種植樹木。他逐漸感覺到新居所在的街道寧靜,少有塵土揚起。他更加喜歡往來的人們離自己越來越近,門前的送書人也減少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己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態,反映了張籍內心的一種平和和從容。盡管他的官職地位不高,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并不為此所苦。他將精力集中在文學創作上,表現出對艱辛勞作的不滿,希望通過移居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態。詩中描寫的井水淺和街道的寧靜,以及與人相互靠近的場景,傳遞出一種寧靜和安逸的氛圍。這首詩詞展示了張籍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對內心追求的平衡,也反映了他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對身心舒適的追求。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追求寧靜自在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個人價值和尊嚴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