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居 / 作者:張籍 |
貧賤易為適,荒郊亦安居。
端坐無馀思,彌樂古人書。
秋田多良苗,野水多游魚。
我無耒與網,安得充廩廚。
寒天白日短,檐下暖我軀。
四肢暫寬柔,中腸郁不舒。
多病減志氣,為客足憂虞。
況復苦時節,覽景獨踟躕。
|
|
野居解釋: 《野居》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貧賤容易適應,
在荒郊也能安居。
端坐無多余的思緒,
樂此不疲地閱讀古人的書籍。
秋田中長滿了茁壯的苗,
野水里游動著眾多的魚。
我沒有農具和漁網,
怎能滿足饑餓的廚房。
寒天白日短暫,
檐下溫暖了我的身體。
四肢暫時寬松柔軟,
中腸里郁結著不舒暢。
多病使志氣減退,
作為客人,憂慮重重。
何況在艱難的時節,
獨自觀賞景色,猶豫不決。
詩意:
《野居》描繪了詩人張籍貧賤而寧靜的生活狀態。詩人在貧窮的環境中,能夠適應并享受簡樸的生活。他坐在那里,思緒空靈,投身于古人的著作之中,感到樂此不疲。詩中還描繪了野外的景象,秋田里長滿了蓬勃的苗,野水中游弋著魚群。然而,詩人無法從事農耕或捕魚,無法充實自己的饑餓之感。盡管天氣寒冷,但檐下的遮蔽讓他感到溫暖,雖然四肢暫時得到了放松,但內心的郁結卻無法舒暢。詩人身患多病,志氣減退,作為一個客人,充滿了憂慮和擔心。在這艱難的時節,他獨自觀賞著景色,心中猶豫不決。
賞析:
《野居》以簡潔樸實的語言描繪了張籍貧賤而安靜的生活狀態。詩人通過與自然的親近,以及閱讀古人的書籍來尋求心靈的滿足。盡管面臨著貧困和疾病的困擾,詩人依然能夠在荒涼的郊野中找到一種安寧和快樂。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練而生動,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豐富。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觀察,表達了對物質生活和身體健康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時世的憂慮和無奈。整首詩以質樸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以及對簡單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該詩體現了唐代文人追求清靜自在的精神追求,以及對自然和古典文化的熱愛。通過對貧困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內心寧靜和精神滿足的追求,同時也抒發了對現實困境和疾病的無奈和憂慮。這首詩以其深沉和富有哲理的意境,展現了張籍對貧賤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人生思考的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