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王建有贈 / 作者:張籍 |
年狀皆齊初有髭,鵲山漳水每追隨。
使君座下朝聽易,處士庭中夜會詩。
新作句成相借問,閑求義盡共尋思。
經今三十馀年事,卻說還同昨日時。
|
|
逢王建有贈解釋: 《逢王建有贈》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年紀漸長時,都開始長胡須,
鵲山和漳水常相隨。
座下的使君早朝時,專心聽取易經的解讀,
庭中的隱士夜晚聚會,暢談詩詞藝術。
我剛創作的詩句才寫好,就去向你請教,
閑暇時尋求真理的答案,一同思考探討。
經過三十多年的光陰,我仍然像昨天一樣述說。
詩意:
《逢王建有贈》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張籍在唐代時逢見王建,并贈送詩作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自己的年紀增長和面容變化,以及鵲山和漳水的景象,反映了時光的流轉和生活的變遷。詩人通過描繪使君早朝聽取易經解讀和隱士夜晚聚會談論詩詞的場景,表達了對于知識和藝術的追求。最后,詩人以自己剛創作的詩句向王建請教,表現了對真理和智慧的探索。整首詩展示了作者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知識和藝術的熱愛。
賞析:
《逢王建有贈》以簡潔明快的文字,勾勒出了作者的生活場景和內心感受。詩人通過對自身年齡和外貌的描寫,將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展現出來,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短暫。詩中的鵲山和漳水象征著自然景觀,與人生相映成趣,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意。
詩人描繪了使君早朝聽取易經解讀和隱士夜晚討論詩詞的場景,展示了對知識和藝術的追求和熱愛。這種對智慧和美的追求不受年齡和時光的限制,使詩人保持了對真理和智慧的不斷追尋。
最后,詩人將自己剛創作的詩句借問給王建,表達了對于真理的探尋和對智慧的渴望。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于時間的感慨和對知識與藝術的追求,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于智慧的渴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