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夜長 / 作者:張籍 |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蟲唧唧繞我傍。
荒城為村無更聲,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滿田風裊裊,千聲萬聲鹖鳥鳴。
|
|
秋夜長解釋: 《秋夜長》是唐代張籍的一首詩。它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寂和憂愁。
秋天的夜晚,像水一樣靜謐而漫長,夜空中明亮的天河與東西兩邊的月亮散發著柔和的光輝。愁苦的人無法入眠,畏懼著枕席,而暗蟲卻在我身邊嘁嘁唧唧,纏繞著我。荒涼的城池也變成了村落,寂靜無聲,我起身看北斗,天色依然未明。白露灑滿田野,微風裊裊,成千上萬聲的鹖鳥在鳴叫。
這首詩以清新、淡泊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寧靜而蒼涼的秋夜景象,傳達了作者生活在孤寂中的心境。夜晚的寂靜和孤獨感使得愁苦的人難以入眠,而身邊的暗蟲的聲音更加凸顯了這種孤獨和恐懼。荒城變成了村落,意味著城市的冷漠和荒涼。北斗的渾圓和白露的灑落,使得整個詩篇的氛圍更加沉靜而寂寥。最后,鹖鳥的鳴叫既是對寂寞的回應,也是對孤獨中的歡樂的寄托。
這首詩展現了作者對秋夜寂寞的切身體驗,通過細膩的描寫營造了一種詩意深沉、情感細膩的氛圍。同時,它也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社會的冷漠和對自然之美的追求,反映了唐代士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思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