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樹 / 作者:張籍 |
古樹枝柯少,枯來復幾春。
露根堪系馬,空腹定藏人。
蠹節莓苔老,燒痕霹靂新。
若當江浦上,行客祭為神。
|
|
古樹解釋: 《古樹》
古樹枝柯少,
枯來復幾春。
露根堪系馬,
空腹定藏人。
蠹節莓苔老,
燒痕霹靂新。
若當江浦上,
行客祭為神。
中文譯文:
古老的樹木枝條稀少,
干枯又經歷了幾個春天。
露水濕潤的根可系馬,
空虛的樹洞能藏人。
蛀蝕的節疤長滿了苔蘚,
火燒留下了新的痕跡。
如果在江邊的渡口,
行人來祭拜這神圣的樹。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小詩,以描繪古樹為主題,通過對古樹的描述,展現了歲月流轉、生命與自然的變遷。
首句“古樹枝柯少,枯來復幾春”表達了這棵古樹的年代久遠,枝條稀疏,經歷了多少個春天的風吹雨打。這里的古樹象征著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流轉,給人一種深沉的感受。
接著,詩中描述了樹根濕潤的露水可以系馬,樹洞空虛可以藏人。這種景象揭示了古樹的庇護之力,它不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還是人類的避風港,讓人感受到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樹上蠹蟲蛀蝕的節疤和新近的火燒痕跡。這種對于樹身痕跡的描繪,暗示了古樹曾經歷過風雨、火災等自然災害,但它仍然屹立不倒,充滿了堅韌和生命的力量。
最后兩句“若當江浦上,行客祭為神”,將古樹設想在江邊的渡口,行人來祭拜這棵古樹,將它視為神圣。這種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虔誠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描繪了一棵古樹的形象,借此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歲月流轉和生命的脆弱與堅韌。通過對古樹的贊頌和祭拜,詩人展現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和歲月的思考和回憶。這首詩以深邃的意境和簡練的語言展示了唐代詩人對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