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越僧岳云二首 / 作者:溫庭筠 |
世機消已盡,巾屨亦飄然。
一室故山月,滿瓶秋澗泉。
禪庵過微雪,鄉(xiāng)寺隔寒煙。
應共白蓮客,相期松桂前。
蘭亭舊都講,今日意如何。
有樹關(guān)深院,無塵到淺莎。
僧居隨處好,人事出門多。
不及新春雁,年年鏡水波。
|
|
贈越僧岳云二首解釋: 贈越僧岳云二首
世機消已盡,巾屨亦飄然。
一室故山月,滿瓶秋澗泉。
禪庵過微雪,鄉(xiāng)寺隔寒煙。
應共白蓮客,相期松桂前。
蘭亭舊都講,今日意如何。
有樹關(guān)深院,無塵到淺莎。
僧居隨處好,人事出門多。
不及新春雁,年年鏡水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溫庭筠寫給越國的僧人岳云的贈詩。
在第一首詩中,詩人將世俗的紛擾與塵囂比作世機,而自己則是廢棄了世俗束縛的儒生。他無拘無束地穿著巾屨漫游,不再被牽絆。他的房間里有著故鄉(xiāng)的明亮月光和清澈的澗泉。詩人希望與岳云相會在這樣寧靜祥和的松桂前,分享思想和心靈的交流。
第二首詩中,詩人托物言志,表達了他對岳云的思念和問候。他說曾經(jīng)在蘭亭古都講學時,對現(xiàn)在的心情有些迷惘。他提到了有一棵樹的院子里,是一個幽深的地方,沒有塵囂和喧囂的干擾。詩人說他沒有精力應對人間的瑣事,所以更喜歡隱居在此。他表示自己遠不及新春北歸的雁,年復一年地在水中映照的波浪,而岳云則應是更加自由和寧靜的。
整首詩以簡潔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僧人生活的向往和祝福。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禪境的表達,表現(xiàn)出詩人向往寧靜淡泊的生活和精神追求。詩人與僧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一種對精神境界的共同追求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