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初對暮雨 / 作者:溫庭筠 |
淅瀝生叢筱,空濛泫網軒。
暝姿看遠樹,春意入塵根。
點細飄風急,聲輕入夜繁。
雀喧爭槿樹,人靜出蔬園。
瓦濕光先起,房深影易昏。
不應江上草,相與滯王孫。
|
|
春初對暮雨解釋: 《春初對暮雨》是唐代溫庭筠創作的詩詞。詩意描繪了初春時節的一場暮雨,表現了春天的氣息和自然景色。
淅瀝生叢筱,空濛泫網軒。
這一句形象地描繪了雨水落在叢筱間的聲音,以及雨水從軒窗上往下滴落的情景。
暝姿看遠樹,春意入塵根。
這兩句表達了黃昏中望著遠處的樹木,體味到春天的氣息已經深入大地。
點細飄風急,聲輕入夜繁。
這兩句描述了小雨點伴隨著細風迅速地飄落,雨聲輕輕地進入夜晚的喧囂之中。
雀喧爭槿樹,人靜出蔬園。
這兩句描繪了雀鳥在槿樹上爭食的熱鬧場景,而人們則安靜地離開菜園。
瓦濕光先起,房深影易昏。
這兩句形容了雨水濕潤了瓦片,使其反射出微弱的光亮,而房屋的深處則因雨夜的昏暗而模糊不清。
不應江上草,相與滯王孫。
這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心境,江上的草木依舊茂盛,而他卻與王孫一起滯留不前,心情無法舒暢。
總體而言,《春初對暮雨》描繪了春天初至時的一場暮雨的情景,并通過對雨水聲音、景色的刻畫,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