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 / 作者:溫庭筠 |
剌莖澹蕩碧,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湘廟夜云空。
濃艷香露里,美人青鏡中。
南樓未歸客,一夕練塘東。
|
|
芙蓉解釋: 《芙蓉》這首唐代詩詞是溫庭筠所作,描寫了美麗的芙蓉花。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剌莖澹蕩碧,
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
湘廟夜云空。
濃艷香露里,
美人青鏡中。
南樓未歸客,
一夕練塘東。
詩意:
詩中以華彩的筆觸描繪了芙蓉花的美麗景象。芙蓉花莖高挺,花瓣多姿,紅色參差交錯。詩人通過描繪夜晚的吳歌和秋水,以及空空蕩蕩的湘廟和夜空中的云彩,突出了芙蓉花的嬌艷和獨特之處。詩人借芙蓉花的艷美,隱喻著詩人對于美人美麗的贊頌。美人如同芙蓉花般嬌艷動人,如同鏡子中的美人。最后一句描述的是南樓的未歸客,暗示了美人可能還未回家,而詩人正站在一夜未歸的南樓,美人去往了練塘東,給讀者留下遐想之處。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精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芙蓉花的美麗和詩人對美人的贊頌。使用了很多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比如“剌莖澹蕩碧”中的“剌”字用以描繪芙蓉花的巋然挺拔,“澹蕩碧”則形容花莖的碧綠色,美麗動人。而“吳歌秋水冷”則運用夜晚和秋天的意象來襯托芙蓉花的鮮艷,同時也有突出美人的意思。詩意深邃,平仄和諧,字里行間,意境優(yōu)美,充滿了詩人對美麗事物的贊美之情,從而展示出了纖細而美好的詩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