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山房十首 / 作者:李曾伯 |
薄靄垂垂欲暮時,漸生霜氣著征衣。
山深不見牛羊下,惟有樵人荷擔歸。
|
|
宜興山房十首解釋: 《宜興山房十首》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宜興山房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薄靄垂垂欲暮時,
漸生霜氣著征衣。
山深不見牛羊下,
惟有樵人荷擔歸。
譯文:
薄薄的霧氣在傍晚漸漸降臨,
徐徐升起霜氣,觸及征衣。
深山中看不到牛羊的蹤影,
只有樵夫背著柴離去。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在宜興山房的靜謐和寂寞之感。夜幕降臨時,輕薄的霧氣和漸冷的空氣使人感到秋天的臨近。山深處寂靜無聲,看不到田園牧羊的景象,只有一個樵夫背著柴離去,增添了一絲生活的痕跡。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達了自己對山居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淡雅的意境展示了山居生活的凄涼之美。薄靄垂垂、霜氣著征衣,通過形容詞的運用,將景象描繪得極為細膩。山深處看不到牧羊的場景,使人感受到山居的幽靜和與塵世的隔絕。而唯有樵人荷擔歸的描寫,則揭示了生活的真實和辛勤勞動的存在。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勾勒出山居的景色和氛圍,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思考。這首詩以其樸素而深遠的意境,讓人們在喧囂的世界中體味到寧靜和內心的平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