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尤端明四首 / 作者:李曾伯 |
身際乾淳盛,家傳祖笏棠。
典型周大雅,人物魯靈光。
厚德千鈞重,明時一鑒亡。
哲人今已矣,夢卜負巖廊。
|
|
挽尤端明四首解釋: 《挽尤端明四首》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代的哀思和對英才的贊頌。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尤端明四首》
身際乾淳盛,家傳祖笏棠。
典型周大雅,人物魯靈光。
厚德千鈞重,明時一鑒亡。
哲人今已矣,夢卜負巖廊。
中文譯文:
我身處在乾坤之間,感受到淳樸繁盛的時代氛圍。
這樣的風氣源自我家祖傳的榮光與傳承。
這是周代偉大雅致的典范,是有名望的人物魯靈光。
他們的厚德載物,重于千鈞,但明朝的光華已經消逝。
偉大的哲人們已經離世,如今只能在夢中來到負巖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逝去時代的悼念和對英才的贊頌,展示了李曾伯對于時代變遷和人才消逝的感傷之情。詩中以對家族祖輩的傳承為開頭,表達了對當時社會風氣繁榮的感受,以及家族榮譽的自豪。接著,詩人以周代文化的典范和魯靈光這一杰出人物的形象,突出了當時的雅致和名士風范。
然而,詩人在表達對光輝時代的贊嘆之余,也流露出對明朝光華的消逝的憂傷。他指出明朝的光輝已經煙消云散,哲人們也已離世。最后的兩句詩表達了他對哲人的追思,并以夢卜負巖廊的形象,暗示著他們只能在夢中與哲人相遇。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英才逝去和時代榮光消失的感傷之情。通過對過去輝煌時代和偉大人物的回憶,詩人展示了對時代變遷的思考和對文化傳承的思念,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當時社會的失望和對未來的擔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