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壽沙樓和抑齋韻 / 作者:李曾伯 |
白鷺洲邊多古寺,翠微陰里盡人煙。
當時曾對掀髯笑,今問老龍何處眠。
|
|
登壽沙樓和抑齋韻解釋: 《登壽沙樓和抑齋韻》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白鷺洲的景色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并引發了對歲月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深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
白鷺洲邊多古寺,
翠微陰里盡人煙。
當時曾對掀髯笑,
今問老龍何處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白鷺洲的風景為背景,描繪了洲邊眾多的古寺和翠綠的微風中漸漸消散的人煙。首句"白鷺洲邊多古寺"直接展現了古寺的眾多和洲邊的景色,給人以廣袤和寧靜的感覺。第二句"翠微陰里盡人煙"則通過翠綠和微風的描寫,呈現出一種寧靜和幽靜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了寂靜的沙洲。
接下來的兩句"當時曾對掀髯笑,今問老龍何處眠"引起了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當時曾對掀髯笑"表達了作者年輕時在這里暢懷歡樂的情景,掀髯是指掀起胡須,表示年輕時的豪放不羈。這句話暗示著作者年輕時的快樂和豪情。而"今問老龍何處眠"則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老龍被用來象征過去的時光,它的眠息處成了探問過去的象征。
整首詩詞通過對白鷺洲景色的描繪和對過去時光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曾經的快樂和對歲月流轉的思考。詩中的景色和人物形象都帶有濃厚的禪意和哲理,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寓意深遠的語言,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引發內心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