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羅季能赴江陵幕 / 作者:李曾伯 |
淳熙公論盛槐門,文獻依然故笏存。
晉世昔聞期畢萬,魯人今喜見臧孫。
交游半是清流望,趨向難為俗子論。
久客諸侯寧郁郁,公卿元自出藩垣。
|
|
送羅季能赴江陵幕解釋: 《送羅季能赴江陵幕》是宋代李曾伯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送別羅季能赴任江陵的場景為背景,通過描繪交往和官場的種種情境,表達了作者對羅季能的贊嘆和祝福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淳熙公論盛槐門,
文獻依然故笏存。
晉世昔聞期畢萬,
魯人今喜見臧孫。
交游半是清流望,
趨向難為俗子論。
久客諸侯寧郁郁,
公卿元自出藩垣。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羅季能的送別之情。首先,通過提到淳熙公的論述和保存下來的古代文獻,展示了羅季能作為一位官員的才干和品德。接著,作者通過回憶晉代時期畢萬的傳奇故事,以及現在魯地人們對臧孫的喜愛,彰顯了羅季能在當地的聲望和影響力。詩中所提到的交游和趨向,暗示了羅季能和清流之間的親近,以及他在官場中追求清廉正直的困難。最后兩句詩則描繪了羅季能長期在諸侯之間游歷的疲憊,以及他由官員出任地方官的歷程。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展現了宋代官場中的風貌和人物的形象。通過對文獻、歷史和人物的回顧,作者贊美了羅季能的才華和品德,表達了對他的欣賞和送別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句將情感和思想表達得深入人心,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詩中的對比與襯托也增強了表達的力度,使得詩詞更加生動有力。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官場和人物的描繪,呈現了送別羅季能的情景,并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賞和祝福之情。同時,詩詞的簡練和對比的運用,使得詩意更加深遠,給讀者以啟示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