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忠州訪酆都觀二首 / 作者:李曾伯 |
迥絕塵埃表,寧無造物司。
鹿馴貪客過,龍老惡人窺。
丹去爐仍在,云生洞愈奇。
歸舟天盡際,杖履復何時。
|
|
過忠州訪酆都觀二首解釋: 《過忠州訪酆都觀二首》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游歷途中經(jīng)過忠州,參觀了酆都觀的情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迥絕塵埃表,寧無造物司。
遠離塵埃喧囂的景象,宛如處于一個與造物主無關(guān)的世界。
這兩句詩通過迥然不同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游歷途中的寧靜和超脫。
鹿馴貪客過,龍老惡人窺。
鹿群溫馴地穿過,貪婪的商人匆匆經(jīng)過,老龍雖然邪惡但也在窺探。
這兩句詩以寓言的方式描繪了人們的行為,鹿象征純潔,商人象征功利,老龍象征邪惡。詩人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描繪,表達了對人性的思考。
丹去爐仍在,云生洞愈奇。
丹藥已經(jīng)離去,但爐子仍在,洞中的云霧更加奇妙。
這兩句詩通過對爐子和洞中云霧的描繪,表達了離奇和神秘的氛圍。
歸舟天盡際,杖履復何時。
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船上,回到天邊盡頭,拄著杖子穿過?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的向往和追求,希望能夠回到船上,繼續(xù)旅程,同時也表達了對時光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待。
這首詩通過對不同景象和角色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在游歷中的思考和感悟,同時也表達了對人性、神秘和未來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寓言和象征手法,給予了詩詞更深層次的意義。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形象,營造了一種離奇、超脫和向往的氛圍,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并引發(fā)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