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推篷梅軸 / 作者:李曾伯 |
片玉漏春色,恍逢江路傍。
中山費巧思,壽陽矜輕妝。
精神盈一握,標格壓眾芳。
彷佛水邊影,有無風前香。
卷舒適人意,推敲撓予腸。
形太仆草玄,譜系根花光。
勿謂數枝隘,中寓千丈強。
晏不滿幾尺,焉用張堂堂。
桃李空滿園,愧死安敢當。
太羹少為貴,鼎鼐滋味長。
只愁楮君弱,蠹魚食春陽。
慎勿示肉眼,收付奚奴囊。
|
|
題推篷梅軸解釋: 《題推篷梅軸》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春天中山間推篷梅花的情景,以及作者對美的感受和思考。
譯文:
玉漏滴落春色,仿佛在江路旁。中山費巧思,壽陽矜輕妝。精神充盈如握一把,高雅的風格壓倒眾多的芳菲。就像水邊的倒影,有或無風前的芬芳。舒展和收攏都能造就人的愉悅,思考和琢磨引動我的內心。形態像太仆草一樣深邃神秘,譜系如花朵的根部閃耀光芒。不要說這只是數枝狹小的花枝,其中蘊含著千丈的力量。比起張揚的氣勢,我更喜歡默默無聞的晏幾尺。桃李花果充滿了整個園子,我感到慚愧,不敢自居。太過豐盛的美食并不值得稱道,而鼎鼐中的味道卻長久。唯一的憂慮是楮君(指詩人自己)可能會有所不足,而令蠹蟲吞噬了春日的陽光。請謹慎不要向肉眼示露,而是將其珍藏于奚奴囊中。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為主,描繪了春天中山間推篷梅花的美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景色。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修辭手法,如玉漏、江路、芳菲等,將梅花的美妙形容得生動而富有詩意。
詩人通過對梅花的描寫,展現了自己對美的感受和思考。他用精神充盈如握一把來形容自己的心境,認為梅花的高雅風格能夠壓倒眾多的芳菲。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引發了內心的思考和琢磨,表達了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藝術的敬仰。
詩人還借用了桃李滿園和太羹少為貴等典故,表達了對于自身的謙卑和對于精神追求的重視。他強調了內在的品質和價值,而非外表的張揚,認為真正的美和力量并不取決于外在的繁華和聲勢。
整首詩以濃郁的意境和深刻的思考賦予了梅花以更多的象征意義。梅花作為冬季的花卉,象征著堅韌和不屈的品質,也寄托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生命的熱愛。同時,詩人也透過梅花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哲學思考,使詩意更加深遠。
總之,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思考,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和哲思相結合,展示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內心世界的表達。通過細膩的意象和比喻,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美感和思考的境界,使人們在欣賞梅花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對于美的獨特見解和對生命的思考。整首詩以梅花為線索,融入了對自然、人生和藝術的思考,展示了宋代詩人李曾伯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美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