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趙無垢二首 / 作者:李曾伯 |
早奏玉垣績,才登金掌班。
眾皆期兩地,誰謂老三山。
江夏動勞上,東平禮義間。
壯猷慚弗克,孰與濟時艱。
|
|
挽趙無垢二首解釋: 《挽趙無垢二首》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由兩首組成,描繪了作者對挽救國家危難的愿望和對時代艱辛的感嘆。
第一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早奏玉垣績,
才登金掌班。
眾皆期兩地,
誰謂老三山。
詩意:清晨奏樂聲響起,表彰才能的人已被選拔入朝。大家都期待著他能在兩地間建功立業,但誰會想到他竟然選擇了老三山。
賞析:第一句描述了清晨奏樂的場景,玉垣指皇宮,績指表彰功績。第二句表明了才能出眾的人被選拔入朝,成為金掌班的一員,可以理解為官職的提升。第三句中的"眾皆期兩地"表示大家都期待著他能在不同的地方有所建樹。最后一句"誰謂老三山"則是出人意料的轉折,老三山指的是隱居的地方,意味著他放棄了官職的機會,選擇了退隱山林。整首詩通過對人生選擇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個人抱負與社會壓力之間的矛盾感,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第二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夏動勞上,
東平禮義間。
壯猷慚弗克,
孰與濟時艱。
詩意:江夏地方動蕩,勞苦的人居上位,東平地方禮義之間。壯麗的事跡不能與時代的艱難相比,讓人感到慚愧。
賞析:第一句描述江夏地方的動蕩,勞苦的人卻能獲得高位,可以理解為社會的不公與混亂。第二句中的東平指的是地名,表示在一個注重禮義的地方,暗示社會秩序相對正常。第三句中的"壯猷慚弗克"表達了壯麗的事跡與時代的壓力之間的對比,使人感到慚愧。最后一句"孰與濟時艱"表達了對于時代困難的無力感,提出了一個反問,暗示作者對于挽救時代困境的無奈。
通過這兩首詩,李曾伯展現了對于個人抱負與社會壓力之間的糾結與無奈,以及對于退隱生活與時代艱辛的思考。這些詩句雖然簡潔,但通過寥寥數語,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于時代狀況的感嘆,展示了李曾伯作為一位宋代士人的獨特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