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闕干雪中韻 / 作者:李曾伯 |
夜來白鳳下天潢,幻得人間玉樣光。
萬里園林變春景,幾家籬客失秋香。
黃紬歌枕水為骨,紙帳吟梅鐵作腸。
爭似城南老夫婦,地爐相對擁蒲穰。
|
|
和闕干雪中韻解釋: 《和闕干雪中韻》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雪夜的景象,以及詩人對于自然與人情的感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夜來白鳳下天潢,
幻得人間玉樣光。
萬里園林變春景,
幾家籬客失秋香。
這里的“白鳳下天潢”形象地描繪了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的情景。詩人用“白鳳”形容雪花,使得雪花的美麗和潔白得以展現。雪花的降臨給人間帶來了如同玉一般的光彩,給人以幻幽之感。
園林萬里之地都變成了春景,這是因為雪花的覆蓋使得原本寒冷的冬季景色變得溫暖生機。然而,詩中提到了“籬客失秋香”,意味著原本秋天的香氣在雪中消失了。這里既表現了雪花的美麗,也暗示了雪花帶來的一些遺憾和損失。
黃紬歌枕水為骨,
紙帳吟梅鐵作腸。
爭似城南老夫婦,
地爐相對擁蒲穰。
這部分描寫了人們在雪夜中的生活場景。黃紬、紙帳是古代的寢具,詩人以此來描繪人們在雪夜中的生活。黃紬歌枕水為骨,意味著在這寒冷的夜晚,人們以黃綢為枕,以歌聲來撫慰自己的心靈。紙帳吟梅鐵作腸,表達了人們在紙帳中吟詩賞梅的情景,以及鐵爐中炙烤的腸類美食,這些都是人們在雪夜中的娛樂和享受。
詩的最后兩句“爭似城南老夫婦,地爐相對擁蒲穰”,表達了詩人對平凡生活的向往。城南的老夫婦相互依偎在地爐旁,擁有著蒲穰(指飯食),他們以簡樸的生活為樂,與外界的繁華和變幻相比,他們的生活更具有真實和溫暖的意義。
整首詩以雪夜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們的生活場景,傳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的贊美以及對簡樸生活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展示了雪夜中的美麗和人們的情感體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