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推篷梅軸 / 作者:李曾伯 |
玉奴梳洗罷,半面露新妝。
江岸數枝影,篷窗一罅香。
橫披含曉色,臥對壓春芳。
庚嶺幾多力,剡溪方寸長。
蕭然臨水月,即之貫冰霜。
老出墨池手,清入詩人腸。
孤梢亞籬落,全樹嗤玉堂。
故舊解后見,雋永約略嘗。
熏羞篆鼎供,醉夢紙帳傍。
賴君潤色工,著我懷袖藏。
太繁厭易啟,所取廉毋傷。
誰為語逋遜,持此同相羊。
|
|
題推篷梅軸解釋: 《題推篷梅軸》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梅花為主題,展現了梅花的嫵媚和清雅之美,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人生和藝術的感悟。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玉奴梳洗罷,半面露新妝。
江岸數枝影,篷窗一罅香。
橫披含曉色,臥對壓春芳。
庚嶺幾多力,剡溪方寸長。
蕭然臨水月,即之貫冰霜。
老出墨池手,清入詩人腸。
孤梢亞籬落,全樹嗤玉堂。
故舊解后見,雋永約略嘗。
熏羞篆鼎供,醉夢紙帳傍。
賴君潤色工,著我懷袖藏。
太繁厭易啟,所取廉毋傷。
誰為語逋遜,持此同相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梅花為主題,通過描寫梅花的美麗和韻味,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藝術的思考。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梅花的形象展現得栩栩如生。
詩的開頭,詩人描繪了一個女子梳洗完畢,半露出妝容的情景,給人一種嬌美的感覺。接著,詩人用江岸上的梅花的倒影和篷窗上的一絲芳香來描繪梅花的美麗和幽香。梅花雖然沒有鮮艷的顏色,卻透露出一種含蓄的魅力。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梅花的更深層次的觸動。他將梅花的形象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形容梅花的姿態如同枝枝橫披,像是在春天的芬芳中休憩。庚嶺和剡溪則象征著自然的力量和宏偉,與嬌小的梅花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運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達了對梅花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他將梅花與月亮、冰霜相聯系,形容梅花的清雅和高潔。詩人自稱老出墨池手,意味著他在詩壇上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具備了獨特的藝術造詣。他將對梅花的贊美與自己的詩才相結合,表達了對藝術創作的熱愛和投入。
最后兩句詩,詩人以謙虛的態度表達了自己對于詩歌創作的追求。他將自己的詩作比作篆鼎,將君子潤色比作寄寓在懷袖中,希望自己的詩歌能夠得到他人的賞識和傳承。他強調了詩歌的簡練和純凈,警示后人不要太過繁瑣,保持廉潔的創作風格。最后一句詩中的"誰為語逋遜,持此同相羊"表達了詩人希望能與他人共同欣賞和傳承這首詩的愿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比喻手法,展示了梅花的美麗和獨特魅力,并通過與自然景觀和藝術創作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藝術的思考和追求。它既展示了梅花的外在美感,又透露了梅花背后的深層意義,使人不禁陶醉其中,領略到梅花的婉約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