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酉夏詠月巖 / 作者:李曾伯 |
老蟾竊靈藥,墮魄下塵寰。
跡誤采石江,名虛巫峽山。
長風送之為,寄影千丈巖。
列壁當層云,虛白生光寒。
婆娑仙桂影,中著孤根蟠。
宛宛學扇初,盈盈一鉤彎。
如出滄海頭,半揭煙霄端。
風雨不改度,晦朔從循環。
山靈奪天目,作此奇哉觀。
閱盡來去人,了之手呂翁指,運此神造應非難。
何如存我真面目,嫵媚一笑只作青山看。
|
|
己酉夏詠月巖解釋: 《己酉夏詠月巖》是李曾伯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蟾竊取靈藥,墮落塵寰之間。
誤踏采石江岸,名為虛幻的巫峽山。
長風將其送至,寄身于千丈高巖。
列壁云層之間,虛白生發光寒。
婆娑仙桂的影子,倒影在孤單的蟠根上。
宛如初學的折扇,盈盈地彎曲成一鉤。
如同從滄海的盡頭出現,半揭開煙霄的邊緣。
風雨無法改變它的旅程,晦朔循環不停。
山靈奪取天之目,創造了這奇特的景象。
經歷了無數的人們的來來去去,只有呂翁的手指了解它。
運用神奇的力量創造它并非難事。
何不保留我真實的面貌,只笑一笑作為青山的觀察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的景象,以及詩人對這個景象的思考和感悟。詩中稱蟾蜍為老蟾,它竊取了靈藥,但卻墮落到了塵寰之間,失去了原有的神性。詩人誤踏了采石江岸,來到了一個虛幻的巫峽山。長風將這個景象送到了千丈高的巖石上,使它成為了云層之間的虛白發光的景觀。
詩中出現了婆娑仙桂的影子,它投射在孤單的蟠根上。這里的仙桂是指神話中的仙人樹,它的影子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詩人將其比喻為初學的折扇,彎曲成一鉤,這種形象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
詩人將這個景象比作從滄海盡頭出現,半揭開煙霄的邊緣,形容其神秘而壯麗。風雨無法改變它的循環和旅程,表達了它的永恒和不變。
詩中提到山靈奪取天之目,創造了這個奇特的景象,這里的山靈指的是山神。詩人觀察了無數的人們來來去去,只有呂翁的手指了解它,這可能指的是作者本人。
最后,詩人思考了這個景象背后的意義,希望保留真實的面貌,只笑一笑作為青山的觀察者,表達了對自然界中的真實和純粹的追求。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而奇特的景象,通過詩人的思考和想象,表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真實與純粹的追求。同時,詩人運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辭手法,使得詩意更加深邃而富有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