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 / 作者:李曾伯 |
故人木已拱,妙墨尚春溫。
三復家庭語,一如樽酒論。
竹林毋負籍,蘭砌要追元。
寶此猶圭璧,流芳在后昆。
|
|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解釋: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是宋代文人李曾伯所寫的一首詩詞。詩詞以述懷之情融入自然景物和藝術創作中,表達了對友情、藝術和傳承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故人已離去,他的藝術依然卓越。他的墨跡如春日溫暖,仍然令人驚嘆。他的家庭語言一再傳承,就像美酒倒滿杯中論道。竹林從未辜負他的才華,蘭砌更要追隨他的藝術風采。這份寶貴的傳承就像珍貴的玉璧,流傳下來,永遠流芳百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一種深情的口吻描述了故人李曾伯的藝術才華和家族傳承。首先,詩人提及故人已經離去,但他的藝術卻依然輝煌。這種通過藝術作品傳遞的永恒存在感,讓人感嘆不已。
接下來,詩人以春日溫暖的墨跡來形容故人的筆墨,表達了對他高超藝術技巧的贊嘆。溫暖的春天給人一種舒適和愉悅的感覺,這種感覺在詩人的筆墨中得以體現。
詩中提到故人的家庭語言被傳承了三代,這暗示著傳統和家族的重要性。家庭語言就像美酒,代代相傳,不斷演繹和發展,成為一種學術和文化的積淀。
竹林和蘭砌在詩中象征著藝術的棲息之地。竹林不辜負故人的才華,蘭砌更要追隨他的藝術風采。這表達了詩人對故人藝術境界的認同和推崇,同時也傳遞出對傳統文化的承襲和發展的期望。
最后,詩人將這份傳承比喻為珍貴的玉璧,流傳后世,永遠流芳百世。這種將藝術和文化價值傳承下去的意愿,體現了詩人對于自己和后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述故人的藝術成就和家族傳承,表達了對友情、藝術和傳統文化的敬重和贊美。它呈現出一種深情和思考,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于藝術傳承和發展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