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峴山用劉清步韻 / 作者:李曾伯 |
向來碑在所,今見下牛羊。
魂逐江山老,名流史傳香。
吳謀千載偉,晉事一丘荒。
不用憑高看,中原尚鹿場。
|
|
登峴山用劉清步韻解釋: 詩詞:《登峴山用劉清步韻》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峴山的壯麗景色和作者對歷史文化的思考。詩人通過對登山過程的描寫,表達了他對歷史遺跡的敬仰和對歷史演變的思索。他回顧了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了他們的功績和影響,同時也表達了對當下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通過對峴山的登臨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敬仰和對時代的思考。在第一句中,詩人提到了一座碑,暗指歷史的記載,這座碑是過去的象征,而現在可以看到的只有下面的牛羊,顯示了歷史的滄桑和人事的更迭。接下來的兩句詩中,作者用"魂"和"名流史傳香"表達了他對歷史人物的敬仰,認為他們的精神和名聲在歷史中流傳,永不磨滅。
在后面的幾句詩中,作者通過提到吳國和晉國,展示了各個時代的偉人和事件,暗示了歷史的榮辱興衰。"不用憑高看,中原尚鹿場"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的觀察和思考,他認為中原地區的草場已經成為鹿的棲息地,這暗示了時代的變遷和人事的更迭。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明確,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敬仰和對時代的思考。
譯文:
向來碑在所,今見下牛羊。
魂逐江山老,名流史傳香。
吳謀千載偉,晉事一丘荒。
不用憑高看,中原尚鹿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敬仰和對時代的思考。通過對登峴山的描繪,詩人回顧了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了他們的功績和影響。他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明確,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贊美和對時代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