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覃懷呂充隱和隱詩卷 / 作者:李曾伯 |
數(shù)詩盤谷友人欽,一片柴桑處士心。
幾十年間南北事,祗令三嘆有遺音。
|
|
題覃懷呂充隱和隱詩卷解釋: 詩詞:《題覃懷呂充隱和隱詩卷》
作者:李曾伯(宋代)
中文譯文:
數(shù)詩盤谷友人欽,
一片柴桑處士心。
幾十年間南北事,
祗令三嘆有遺音。
詩意:
這首詩是李曾伯寫的,他題詞在覃懷呂充隱和隱詩卷上。詩中表達(dá)了作者對于友人欽賞他的詩集《盤谷集》的感激之情,以及對于一位隱士(柴桑處士)堅守清修的心態(tài)的贊嘆。詩人回顧了過去幾十年中南北地區(qū)的變遷和時事,這讓他感慨萬分,產(chǎn)生了一種遺憾之音。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平實的語言,表達(dá)了作者深深的感激之情和對歷史事件的思考。首先,詩人感謝友人對他的詩集《盤谷集》的贊賞,用“數(shù)”來形容友人的贊嘆之多。詩人將朋友的欽賞與自己的心靈相連,用“一片柴桑處士心”來形容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突顯了他對于清修隱逸生活的向往和珍惜。這里的柴桑處士可能是指一個追求寧靜和自由的隱士形象,而詩人對于這種精神境界的贊嘆表達(dá)了他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接著,詩人回顧了幾十年間南北地區(qū)的事情,這里可以理解為歷史的變遷和動蕩。他用“祗令三嘆有遺音”來描述自己的感嘆之情,表達(dá)了他對于時代變遷和歷史遺憾的思考。這種遺憾之音可能是對于戰(zhàn)亂和動蕩時期所帶來的痛苦和傷害的反思,也可能是對于逝去的歲月和無法挽回的失落的回顧。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勾勒出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現(xiàn)了他對于真情實感和歷史變遷的敏銳觸動。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dá)了作者對友人的感激和對清修隱逸生活以及歷史變遷的思考。通過對于柴桑處士心的贊賞和對時事的感慨,詩人傳遞了他對于人生追求和歷史變遷的思考,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和對于人生與歷史的深刻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