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李尉歸霅川 / 作者:李曾伯 |
佩弦示良規,恤緯寓憂抱。
人為海鷗懼,誰謂屋烏好。
子別肯贈言,我愧未聞道。
藥石十數字,喚醒知幾早。
|
|
贈李尉歸霅川解釋: 《贈李尉歸霅川》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佩弦示良規,
恤緯寓憂抱。
人為海鷗懼,
誰謂屋烏好。
子別肯贈言,
我愧未聞道。
藥石十數字,
喚醒知幾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李尉歸霅川的贈言。詩中通過佩弦、恤維、海鷗和屋烏等形象的比喻,表達了對李尉的敬佩和贊美,同時也流露出對他離別的惋惜之情。作者以自己的無知自愧,表示自己對道德準則和人生智慧的追求,希望李尉能夠注重自身修養并早日覺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李尉歸霅川的思念和寄托,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道德修養和智慧追求的關注。通過佩弦示良規和恤維寓憂抱,作者表達了對李尉的敬佩之情,將其比喻為一位追求高尚道德和自我修養的人。海鷗和屋烏的比喻則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強調了李尉的卓越和與眾不同。
詩中的“子別肯贈言,我愧未聞道”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無知的自責,他承認自己的見識有限,對道德智慧的追求還未達到李尉的境地。這種自省和自愧,體現了作者對李尉的敬重和對自身的要求,也是對讀者提出的道德警示和自我反思的呼喚。
最后兩句“藥石十數字,喚醒知幾早”則暗示了人生短暫而寶貴,提醒李尉及其他讀者要珍惜時間,早日覺醒并追求智慧。這種以數字為喻的表達方式,使得詩詞更具啟示性和警示作用。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比喻手法,傳遞了作者對李尉的敬佩、思念和對道德智慧的向往。同時,它也呼喚讀者對自身的反思和提醒,引發人們對人生意義和追求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