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戌赴荊閫舟過湘江 / 作者:李曾伯 |
湘流得雨掌來平,艇子乘風羽樣輕。
過眼千山才嶺粵,轉頭一水又衡荊。
大江東下懷鄉國,落日西邊是戍城。
鳴鴃數聲青嶂晚,客心如鐵如關情。
|
|
庚戌赴荊閫舟過湘江解釋: 《庚戌赴荊閫舟過湘江》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乘舟過湘江的情景,表達了他離鄉背井的思鄉之情和對戍邊生活的感慨。
詩意:
這首詩以湘江為背景,通過描繪江上的景色和作者的內心感受,展現了離鄉背井的苦楚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寫雨水的到來、艇子乘風的輕盈、眼前的山川和江水的變幻等細節,使讀者感受到作者乘舟行進的旅途中的心境和情感。詩詞的末句表達了作者的離愁和對家鄉的眷戀,同時也透露出對戍邊生活的感慨和對歸鄉的期盼。
賞析:
這首詩以湘江為背景,通過描寫江上的景色和作者的內心感受,展現了離鄉背井的苦楚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手法,使得詩句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詩人通過描繪雨水的降臨,表達了乘舟行進的輕松愉快;通過描繪山川的變幻,表達了鄉愁的折磨;通過描繪落日和戍城,表達了離鄉的痛苦和對歸鄉的渴望。詩詞中的"鳴鴃"一詞,更是為整首詩增添了一絲凄涼和離別的氛圍。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以個人情感為主線,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和情感的流露,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思鄉之情。這首詩通過獨特的寫景手法,以及對離別和鄉愁的描繪,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感受。它既是對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離鄉背井者普遍情感的表達,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和社會意義。
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流露,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思鄉之情和離別之苦。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作者的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相結合,使詩詞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和藝術魅力。這首詩詞既是對離鄉背井者的心靈獨白,也是對生活和命運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