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鄧巽坡見寄元夕韻 / 作者:李曾伯 |
一笑芳宵萬慮平,詩翁猶自假詩鳴。
名邦想見燈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誰能記今昨,天公都莫管陰晴。
窗前細讀梅花句,但覺身輕眼倍明。
|
|
和鄧巽坡見寄元夕韻解釋: 《和鄧巽坡見寄元夕韻》是宋代詩人李曾伯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元宵節(jié)的景象,以及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笑芳宵萬慮平,
詩翁猶自假詩鳴。
名邦想見燈成市,
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誰能記今昨,
天公都莫管陰晴。
窗前細讀梅花句,
但覺身輕眼倍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元宵節(ji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詩的開篇,“一笑芳宵萬慮平”,意味著在這美好的夜晚,一笑之間萬般憂慮都消散了。詩翁(指自己)仍然在假托詩作的聲音中發(fā)出歌唱。這里的“翁”用以自稱,顯示了詩人的高齡,也是對自己飽經(jīng)風霜的人生的自嘲。
接下來,詩人設想著在這個繁華的國家,元宵節(jié)的燈火將會點亮整個城市,給人們帶來繁忙和快樂。然而,病骨相忘,月暗城,詩人卻在孤寂的城市中感受到疾病和衰老的無奈。這里的“病骨”象征著詩人的身體衰弱和生命的短暫,與繁華的城市形成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的兩句“人事誰能記今昨,天公都莫管陰晴”,表達了詩人對人事和自然變遷的無奈和無常感。人們很難記住過去和現(xiàn)在的事情,天公也無法掌控天氣的變幻。這種無常的感受使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
最后兩句,“窗前細讀梅花句,但覺身輕眼倍明”,詩人坐在窗前,細細品讀梅花的詩句,感受到了一種身心輕松的感覺,眼中的世界也變得更加明亮。這里的梅花象征著堅韌和不屈的精神,詩人通過欣賞梅花,體驗到了內(nèi)心的寧靜和明亮。
整首詩以元宵節(jié)為背景,通過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人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美好的追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感悟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