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酉赴桂過撫州樟原得雨 / 作者:李曾伯 |
夜來一雨洗驕陽,軋軋籃輿趁曉涼。
過眼幾多山應接,轉頭二十里相望。
煙橫夾道松交翠,水拍連疇稻半黃。
轍跡平生今始到,元知樂土是江鄉。
|
|
己酉赴桂過撫州樟原得雨解釋: 《己酉赴桂過撫州樟原得雨》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晚的一場雨洗滌了驕陽的熱浪,
籃輿悄然行駛在清涼的黎明。
眼前的山巒接連不斷地出現,
轉頭望去,二十里外依稀可見。
煙霧橫臥在道路兩旁的松樹間,
水波拍打著田野,稻穗已半黃。
這是我一生的車轍與足跡,
終于來到了這樂土,這江鄉。
詩意:
《己酉赴桂過撫州樟原得雨》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遇到的一場夜雨。雨水洗滌了炎熱的陽光,給人帶來了清涼。詩人乘坐著籃輿,在清晨的涼爽中前行。他眼前的山巒接連不斷,轉頭望去,他可以看到二十里外的景色。道路兩旁的松樹間彌漫著煙霧,水波拍打著田野,稻穗已經漸漸變黃。這是詩人一生的足跡和車轍,他終于到達了這片樂土,這個美麗的江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的一段經歷,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感受,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詩中的雨水洗去了炎熱的陽光,給人帶來了清涼,傳遞了一種凈化和新生的意象。籃輿在清晨的涼爽中行駛,山巒的變化和遠處的景色讓人感受到旅途的變幻和未知。煙霧和水波的描繪增加了詩意的層次感,使整首詩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
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觀,抒發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喜悅和對美景的贊美。他的車轍和足跡代表了他一生的行程和歷程,而到達樂土、江鄉則象征著他追求的目標和向往的境界。整首詩以寫景為主線,融入了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旅途的期許。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自然景色的變幻和詩人內心的喜悅。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感受,詩人喚起讀者對美好事物的共鳴,同時也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和追求。整首詩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和情感共鳴,使人們在閱讀中得到一種心靈的滿足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