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潁州訪故老 / 作者:李曾伯 |
去汴五百里,通淮十八村。
荒原王翦骨,廢井伍奢魂。
舊筑河南塢,新城塞北屯。
百年上遺愛在,六一故碑存。
|
|
至潁州訪故老解釋: 詩詞:《至潁州訪故老》
譯文:
來到潁州,探訪故老,
五百里的旅途,穿越十八個淮河村。
廢棄的井中沉睡著奢魂,
廣袤的荒原上埋葬著王翦的骨。
河南塢的古筑依舊佇立,
北方的新城塞屯兵備戰(zhàn)。
百年過去,留下了深深的愛意,
六月的故碑仍然屹立不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曾伯訪問潁州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描述了他從汴京(指東京,即南宋的首都)來到潁州的艱辛旅途,途經(jīng)十八個淮河村莊。他在潁州看到了廢棄的井和廣袤的荒原,這些景象喚起了他對過去時代的懷念和對歷史的思考。他提到了王翦的骨骸,這是對歷史名將的致敬和對英雄事跡的追憶。他也提到了河南塢的古筑和新城塞,揭示了時光流轉(zhuǎn)中的變遷和建設(shè)。最后,他強調(diào)百年來的愛意和六月的故碑的存在,表達了對過去的珍視和對歷史傳承的重要性。
賞析:
《至潁州訪故老》是一首富有滄桑感和歷史意味的詩詞。詩人通過對潁州的描述,展示了時光流轉(zhuǎn)中的變遷和歷史的沉淀。他通過描繪廢棄的井和荒原,以及提及王翦的骨骸,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過去時代的思念之情。古筑和新城塞的對比,展示了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遷,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歷史遺跡的保護與珍視。最后,詩人通過強調(diào)百年來的愛意和六月的故碑的存在,強調(diào)了歷史傳承的重要性,使讀者深思歷史的力量和價值。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和對歷史的思考。通過描述具體的景物和地點,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他的視角,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對歷史的熱愛和對過去時光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歷史和現(xiàn)實的對比,喚起讀者對歷史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