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閫偶成 / 作者:李曾伯 |
一出嶠南道,重來國北門。
詞源因老涸,心鑒以憂昏。
可厭惟官事,難忘是主恩。
衷懷誰共語,流得枕過痕。
|
|
荊閫偶成解釋: 《荊閫偶成》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李曾伯。詩人通過描繪一個人從南方嶠道(山道)返回北方國門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因官場之事而憂心忡忡的心情。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不詳,但我們可以分析其詩意和賞析。
詩人首先描述了一個人從南方嶠道返回北方國門的情景,展現了一個旅途的歸來。隨后,詩人提到“詞源因老涸”,意指他的才華因年邁而枯竭。詩人內心憂郁,心智昏暗,用“心鑒以憂昏”來表達自己的心境。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他對官場事務的厭惡,但同時也難以忘懷主恩。這揭示了詩人對個人抱負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與掙扎。他心懷憂慮,卻沒有人可以傾訴,用“衷懷誰共語”來表達內心的孤寂。
最后一句“流得枕過痕”,描繪了作者流淚而留下的枕邊痕跡。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傷痛和痛苦,可能是由于所受委屈或困擾所致。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在官場中的困境和矛盾,以及他內心的苦悶和憂慮。詩人通過描繪個人經歷和情感,展示了對人生境遇的深思和探索。這首詩詞在抒發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官場壓力和人際關系的復雜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