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湘山佛和別駕叔韻 / 作者:李曾伯 |
自得湘南一派奇,禪舂元熟不須師。
幾千億化如來相,五百年將再出時。
翠壁云連秋樹老,寶坊香靜午齋遲。
我來欲和因緣事,眾衲叢中有解知。
|
|
禮湘山佛和別駕叔韻解釋: 《禮湘山佛和別駕叔韻》是李曾伯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自得湘南一派奇,
禪舂元熟不須師。
幾千億化如來相,
五百年將再出時。
翠壁云連秋樹老,
寶坊香靜午齋遲。
我來欲和因緣事,
眾衲叢中有解知。
中文譯文:
在湘南的一片奇景中自得其樂,
禪舂修行已達到熟練的程度,不需要師傅。
佛菩薩數以千億化身,
將在五百年后再次顯靈。
翠綠的山壁與云相連,秋樹已老,
香火旺盛的寶坊午齋稍晚。
我前來欲與緣分有關的事情,
在眾多僧侶中能得到解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湘南的美景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心得體會以及對佛教信仰的敬重和向往。詩人自稱能夠自得其樂,意味著他在湘南的奇景中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滿足。他表示自己已經達到了禪修的高境界,不再需要師傅的指導,暗示著他對修行的深刻理解和獨立領悟。
詩中提到的幾千億化身如來相,表達了佛菩薩無邊無際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法的廣大和深遠。五百年再出時的描述,可能指的是佛教信仰在未來會繼續發揚光大,或者指的是詩人對未來佛教繁榮的期盼。
接下來的描寫展示了山壁的翠綠和云霧的交織,秋樹的衰老,以及寶坊午齋的香火靜謐。這些景物的描繪給人一種寧靜、幽雅的感受,與禪修的境界相呼應。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前來寺廟的目的,他希望能夠尋求與因緣相關的事情的答案,希望在眾多僧侶中得到解答。這表明詩人對佛法的探索和對生活中重要問題的思考。
整首詩以湘南山水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禪修和佛教信仰的元素,表達了詩人對內心寧靜、對佛法智慧的追求,以及對人生意義和哲學問題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描寫手法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修養。 |
|